1月1日,船舶能效設計指數(EEDI)正式生效。這一標準曾被認為會對我國船舶工業(yè)產生致命影響,不過由于造船界進行了較為充分的準備,因此,當標準真正實施時,無論造船企業(yè)、設計院所還是船舶配套企業(yè)都十分平靜。同時,大家深知,贏得市場競爭遠不止“達標”這么簡單,必須拿出高于標準的優(yōu)秀產品,因此在節(jié)能環(huán)保技術開發(fā)方面都開足了馬力。
根據《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MARPOL公約)附則Ⅵ要求,EEDI適用于400總噸及以上的所有國際航行船舶,其針對的船型共有11種,目前明確提出了EEDI數值要求及折減系數的有散貨船、氣體運輸船、液貨船、集裝箱船、雜貨船、冷藏貨船以及兼裝船等7種船型。船舶的EEDI數值需分階段進行折減,具體的折減要求是,第0階段(2013~2014年)的折減系數為0,第1階段(2015~2019年)的折減系數為10%,第2階段(2020~2024年)的折減系數為20%(雜貨船和冷藏貨船的折減系數為15%),第3階段(2025年及以后)的折減系數為30%。
準備充分 主動作為
按照MARPOL公約有關船舶EEDI數值分階段折減的要求,我國有近50%的現(xiàn)有船舶符合能耗基線標準(EEDI折減率為0),還有50%以上的船舶需要采取船型優(yōu)化等措施來滿足標準要求。但當EEDI正式生效時,船界并未為這50%的“不達標”船舶而恐慌。
“我們早就著手準備,特別是趁著近幾年船市低迷,研制任務相對輕松,抓緊時間研發(fā)儲備了一批節(jié)能環(huán)保船型,這些船型完全能夠滿足EEDI現(xiàn)階段的要求。”船舶設計大師、中國船舶工業(yè)集團公司第七○八研究所研究員楊葆和表示。
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遲本斌介紹,滬東中華有專門的技術人員在研究EEDI,目前要滿足EEDI現(xiàn)階段的要求不存在技術上的難點,他們更關注的是EEDI生效后對造船企業(yè)在技術進步方面提出的要求。
上海船用柴油機研究所副總工程師范建新認為,盡管EEDI是一項全新的強制要求,但其核心是降低發(fā)動機在特定工況下的能耗,對船用柴油機制造企業(yè)來說,當前已有一些比較成熟的技術可以應用,這會幫助他們有能力為客戶提供低能耗的發(fā)動機,使船舶滿足EEDI要求。
據了解,我國造船界能夠平靜面對EEDI,主要有兩方面因素。一方面,該標準從正式提出到生效經過了4年多時間,給造船界預留了較長的準備期;另一方面,我國造船界在應對國際新規(guī)范、新標準時更加積極主動。在EEDI獲得通過前,我國就舉辦造、檢、航三方會議,探討應對之策;在EEDI獲得通過后,雖然國際海事組織(IMO)給予締約國4年執(zhí)行寬限期,但我國造船界并未因此而放緩應對步伐,政府相關部門、行業(yè)組織、造船企業(yè)、設計院所及配套企業(yè)等有關各方積極參與,密切溝通與配合,進行了充分的技術準備,制定了《船舶能效設計指數基準線值》、《船舶能效設計指數計算方法》等5項國家標準,使大家應對EEDI的信心大增。
超越標準 引領需求
“真正重要的不在于是否能滿足EEDI的要求,而在于是否超越標準,迎合甚至引領市場需求。”楊葆和表示,即使沒有EEDI,船東的需求和市場的發(fā)展實際上已經指明了方向,節(jié)能降耗、綠色環(huán)保的趨勢早已明了。因此,先進船企并沒有糾纏在如何滿足標準的要求上,而是傾注了更多心血在如何能推出更加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新船型上。
事實上,為爭搶訂單,各船企都在努力探索增強船舶的節(jié)能、環(huán)保性能的途徑。在當前的高油價時代,船東對船舶的油耗指標尤其關注,加上船市長期呈低迷態(tài)勢,造船企業(yè)和設計院所想要獲得訂單,必須推出低油耗船型,而降低油耗本身與EEDI提出的要求是一致的。盡管按照MARPOL公約要求,到2020年船舶才需要折減20%的EEDI數值,但有的船企目前就已經開發(fā)出滿足這一要求的船型,提前7~8年達到了標準要求,為其爭搶訂單增添了砝碼。這就說明,船企獲得訂單最重要的前提是技術表現(xiàn)出色,不能僅限于滿足強制標準的要求,還要有超前意識,“想船東之未想”,研發(fā)引領需求的船型。
業(yè)界人士指出,僅就EEDI本身而言,盡管我國船企滿足其第0階段的要求不存在大的技術障礙,但由于其驗證比較復雜,仍有很多問題需要長期密切跟蹤,比如適用EEDI要求的滾裝貨船的定義,對采用柴—電推進、液化天然氣(LNG)動力等非傳統(tǒng)柴油推進方式船舶的EEDI計算方法。楊葆和表示,當前降低船舶EEDI數值通常采用降低航速的辦法,但使用這種方法必須考慮船舶的操縱安全性等問題。目前,IMO正在研究船舶最低航速的標準,這也需要有關方面去跟蹤研究。他呼吁,造船界要高度重視第3階段的折減指標,因為達到這一指標要求的難度非常大,而且給大家準備的時間并不長。因此,船企必須抓緊時間進行研究和準備,從船型設計著手,綜合使用各種辦法,不僅要在技術上滿足標準要求,還要盡量少增加造船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