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代表國際干散貨運輸景氣程度的BDI指數(shù)連續(xù)上漲,再次突破千點,14天漲逾17%。BDI的強勁上漲,令市場燃起了對航運股整體回暖的想法,然而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航運消化過剩仍需較長時間,短期前景不太樂觀,而周期觸底預期則有可能帶來中長期投資機會。
Wind資訊數(shù)據(jù)顯示,11月21日,波羅的海綜合運價指數(shù)(BDI)為1073點,自11月8日起,14天累計上漲逾17%。“近期天氣因素對干散貨市場運價擾動較大,桑迪颶風過后美灣港口恢復運作以及印尼煤炭貨盤需求推動巴拿馬型船運價大幅反彈,而巴西和澳洲礦商加大出貨力度以及北方港口雨雪天氣導致船舶靠港難度加大也推動海岬型船運價上漲。”中銀國際航運行業(yè)研究員杜建平分析認為。
不過,杜建平認為,未來運價將步入下行通道。杜建平對此解釋稱,隨著氣溫下降,干散貨市場傳統(tǒng)旺季可能逐步接近尾聲,再加上運力過剩態(tài)勢不改,預計未來運價將逐步步入下行通道。長期來看,隨著在手訂單消化接近尾聲,2013年運力增速有望逐步降低,干散貨市場周期拐點的到來仍有賴于需求端的改善。
從估值看,航運板塊市凈率處于歷史低位,杜建平認為該板塊存在超跌反彈可能,其刺激因素在于行業(yè)自救以及政府扶持政策的出臺。而長期來看,可關注干散貨和油運市場周期觸底預期可能帶來的中長期投資機會。
但也有券商人士表示,9月份以來BDI指數(shù)大幅反彈帶動航運板塊反彈走強,近期出現(xiàn)回調(diào)。在淡季市場需求下滑訂單減少后,一些船運公司則是紛紛降價攬貨,使得此前漲價成果難以為繼,脆弱的市場基本面使得今年四季度和明年年初的市場前景仍不容樂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