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船舶介紹
一、什么是LNG?
天然氣(NaturalGas)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是一種清潔而高效的燃料。而液化天然氣(LiquefiedNaturalGas,簡稱LNG)是降溫至-161℃的天然氣,天然氣在該溫度變成液體。將天然氣液化,可以將體積降低610倍,利于儲存和向市場供應。液化也給長距離的天然氣運輸在管道運輸缺位的情況下提供了解決方法。
二、LNG船舶的建造歷史
LNG的溫度極低,其長距離運輸需要有能夠耐受-163度低溫的特殊貨艙。這樣的特性,使得LNG船舶成為國際上公認的高技術(shù)、高難度、高附加值的“三高”產(chǎn)品,被喻為造船皇冠上的“明珠”。
LNG貿(mào)易發(fā)展初期,歐美船廠在LNG船舶建造方面處于壟斷地位,其中歐洲船廠的LNG船舶建造歷史最久。1964年法國船廠建造了第一艘自持型LNG船,1969年法國大西洋船廠與薄膜型貨艙專利公司合作建造了第一艘薄膜型LNG船,1970年芬蘭瑪薩船廠設計建造了當時最大的一艘球型LNG船(8.8萬立方米),該船于1973年交付使用。20世紀70年代美國船廠為印度尼西亞到日本的LNG運輸項目建造了13艘球形船,但目前美國各船廠已不再進行LNG船的建造。
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日本、韓國相繼成為世界第一、第二大LNG進口國,日本和韓國船廠先后從歐洲船廠和LNG船舶專利公司引進了獨立液貨艙型和薄膜型船舶的建造技術(shù)及建造專利,并分別于80年代初期和90年代初期開始建造LNG船舶。隨著日韓船廠LNG船舶建造數(shù)量的增加,歐美船廠LNG船舶建造數(shù)量在LNG船舶市場所占份額逐步減少。2001年至2006年10月底,韓國船廠建造了這期間所有建成的89條LNG船舶中的55條,而日本船廠建造了28條,余下的6條由歐洲船廠建造。事實證明,LNG船舶建造中心已由歐美轉(zhuǎn)向亞洲。
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日本、韓國相繼成為世界第一、第二大LNG進口國,日本和韓國船廠先后從歐洲船廠和LNG船舶專利公司引進了獨立液貨艙型和薄膜型船舶的建造技術(shù)及建造專利,并分別于80年代初期和90年代初期開始建造LNG船舶。隨著日韓船廠LNG船舶建造數(shù)量的增加,歐美船廠LNG船舶建造數(shù)量在LNG船舶市場所占份額逐步減少。2001年至2006年10月底,韓國船廠建造了這期間所有建成的89條LNG船舶中的55條,而日本船廠建造了28條,余下的6條由歐洲船廠建造。事實證明,LNG船舶建造中心已由歐美轉(zhuǎn)向亞洲。
三、世界LNG船隊
到2005年底,世界LNG船隊由190艘船舶組成,總運輸能力超過2,300W立方米(約1千萬噸);而各船廠持有的130艘新船的訂單,其總載貨能力達到現(xiàn)有船隊的87.5%。
LNG船隊的規(guī)模在接下來的數(shù)年內(nèi)還將繼續(xù)擴大,至2006年10月,LNG船舶的總數(shù)量已達到216艘。隨著2007-2008年船舶交付高峰的到來,LNG船舶總數(shù)將突破300艘。(其實跟其它類型的船舶相比,這個數(shù)量還是很少的)
目前的LNG船隊中,大部分船舶的艙容在12.5W至14W立方米之間。而一個明顯的趨勢,即大艙容的船舶在新造船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隨著船舶的大型化,LNG船舶的“標準”艙容也于2005年被重新定義,從原來的13.8W立方米上升到現(xiàn)在的15.5W立方米。與先前主要集中在艙容為13.5W-14.5W之間的船舶的訂單相比,2005年的船舶訂單中大多是15W立方米以上艙容的船舶,這其中包括12條艙容為21W-22W立方米的Q-flex型船。
四、LNG船舶船東
世界上共有48個LNG船船東。其中,MISC擁有最大的船隊,共有21條LNG船舶,另有8條船舶正在船廠建造并將在2009年交付完畢。而在訂造投機船的數(shù)量上,MISC也排名世界第一:其在2004年所訂造的8條船舶,均為未確定任何業(yè)務的投機船。石油公司殼牌擁有13條LNG船舶,是第二大船東。其它還有BonnyGasTransport、GolarLNG以及J4聯(lián)合體擁有10條以上的LNG船。至2005年底,有14個船東擁有5條或以上LNG船舶,同時有15個船東只擁有1條LNG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