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一位父親很為他的孩子苦惱。因為他的兒子已經(jīng)十五六歲了,可是一點男子氣概都沒有。于是,父親去拜訪以為禪師,請他訓練自己的孩子。
禪師說:"你把孩子留在我這邊,3個月以后,我一定可以把他訓練成真正的男人。不過,這3個月里面,你不可以來看他。"父親同意了。
3個月后,父親來接孩子。禪師安排孩子和一個空手道教練進行一場比賽,以展示這3個月的訓練成果。
教練一出手,孩子便應聲倒地。他站起來繼續(xù)迎接挑戰(zhàn),但馬上又被打倒,他就又站起來……就這樣來來回回一共16次。
禪師問父親:"你覺得你孩子的表現(xiàn)夠不夠男子氣概?'
父親說:"我簡直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來這里受訓3個月,看到的結果是他這么不經(jīng)打,被人一打就倒。"
禪師說:"我很遺憾你只看到表面的勝負。你有沒有看到你兒子那種倒下去立刻又站起來的勇氣和毅力呢?這才是真正的男子氣概啊!"
只要站起來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成功?! ?br />
222、大學剛畢業(yè)那會兒,我被分配到一個偏遠的林區(qū)小鎮(zhèn)當教師,工資低得可憐。其實我有著不少優(yōu)勢呢,教學基本功不錯,還擅長寫作。于是,我一邊抱怨命運不公, 一邊羨慕那些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 那一份優(yōu)厚的薪水的同窗。這樣一來,不僅對工作沒了熱情,而且連寫作也沒興趣。我整天琢磨著“跳槽”,幻想能有機會調一個好的工作環(huán)境,也拿一份優(yōu)厚的報酬。
就這樣兩年時間匆匆過去了,我的本質工作干的一塌糊涂,寫作上也沒有什么收獲。這期間,我試著聯(lián)系了幾個自己喜歡的單位,但最終沒有一個接納我。
然而,就是這樣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變了我一直想改變的命運。
那天學校開運動會,這在文化活動極其貧乏的小鎮(zhèn),無疑是件大事,因而前來觀看的人特別多。小小的操場四周很快圍出一道密不透風的環(huán)形人墻。
我來晚了,站在人墻后面,翹起腳也看不到里面熱鬧的情景。這時,身旁一個很矮的小男孩吸引了我的視線。只見他一趟趟地從不遠處搬來磚頭,在那厚厚的人墻后面,耐心地壘著一個臺子,一層又一層,足有半米高。我不知道他壘這個臺子花了多長時間,不知道他因此少看到多少精彩的比賽,但他登上那個自己壘起的臺子時,沖我粲然一笑。那成功的喜悅和自豪,卻是那樣的清楚。
剎那間,我的心被震了一下--多么簡單的事情?。阂朐竭^密密 的人墻看到精彩的比賽,只要在腳下多墊些磚頭。
從此以后,我滿懷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很快,我便成了遠近聞名的教學能手,編輯的各類教材接連出版,各種令人羨慕的榮譽紛紛落到我的頭上。業(yè)余時間,我不輟筆耕,各類文學作品頻繁地見諸報刊,成了多家報刊的特約撰稿人。如今,我已被調至自己頗喜歡的中專學校任職。
其實,一個有理想的人只要不辭辛苦,默默地在自己腳下多墊些“磚頭”,就一定能夠看到自己渴望看到的風景,摘到掛在高處的那些誘人的果實?! ?br />
223、美國華盛頓山的一塊巖石上,立下了一個標牌,告訴后來的登山者,那里曾經(jīng)是一個女登山者躺下死去的地方。她當時正在尋覓的庇護所「登山小屋」只距她一百步而已,如果她能多撐一百步,她就能活下去。
這個事例提醒人們,倒下之前再撐一會兒。勝利者,往往是能比別人多堅持一分鐘的人。即使精力已耗盡,人們仍然有一點點能源殘留著,用那一點點能源的人就是最後的成功者。
224、一個優(yōu)秀的公司,其管理政策總能夠嚴格地延續(xù),其原因何在?科學家們?yōu)樘角笃湓?,精心設計并進行了如下試驗……
試驗準備:
準備一個大籠子,在籠子頂部安裝噴淋裝置,在籠子的一端懸掛一只香蕉,再安放一架梯子通向香蕉,然后在籠子的另一端放進四只猩猩。
試驗階段一
猩猩甲第一個發(fā)現(xiàn)香蕉,它開始向香蕉走去,當它的手觸摸到梯子時,試驗操作人員立刻把籠子頂端的噴淋裝置打開,籠子內頓時下起了“傾盆大雨”,猩猩甲立即收回雙手遮住腦袋,其余三只也匆忙用雙手遮雨,等沒有猩猩觸摸梯子時,噴淋裝置關閉。
“雨過天晴”,猩猩甲又開始準備爬梯子去夠香蕉,當它的手再次觸摸到梯子時,又開啟噴淋裝置,眾猩猩又慌忙用雙手遮雨,等沒有猩猩碰梯子時,噴淋關閉。
猩猩甲似乎領悟到被雨淋和香蕉之間的模糊關系,終于放棄取得香蕉的念頭,開始返回籠子的另外一端。
過了一段時間,猩猩乙準備試一試,它走到梯子跟前,當手碰到梯子時,噴淋開啟,大家慌忙避雨,猩猩乙放棄拿香蕉的念頭,匆忙逃回到籠子的另一端,此時關閉噴淋裝置。
又過了一陣兒,猩猩丙準備試試它的運氣,當他向梯子走去的時候,另外三只猩猩擔心地望著它的背影,尤其是猩猩甲和猩猩乙,當然,猩猩丙也不能逃過厄運,它在瓢潑大雨中狼狽地逃回到伙伴當中。
饑餓折磨著猩猩,猩猩丁雖然看到了三只猩猩的遭遇,但仍舊懷著一點兒僥幸向梯子走去,它也許在想:“我去拿可能不會象那三個倒霉蛋那樣點兒背吧?”,當它快要碰到梯子時,試驗操作人員正準備打開噴淋裝置,沒想到另外三只猩猩飛快地沖上去把猩猩丁拖了回來,然后一頓暴打,把可憐的猩猩丁僅存的一點兒信心也從肚子里打了出來。
現(xiàn)在,四只猩猩老老實實地待在籠子的另一端,眼巴巴而又惶恐不安地望著香蕉。
試驗階段二
試驗人員把猩猩甲放出來,然后放進猩猩戊,這只新來的猩猩看到了香蕉,
高高興興地向梯子走去,結果被猩猩乙、丙、丁拖回來一頓猛捶,它對挨揍的原因不大明白,所以在攢足了勁兒后,又向梯子走去,它想吃那只香蕉,同樣的結果,三只猩猩又把它教訓了一頓,雖然還是不明白為什么挨揍,但它現(xiàn)在明白了那只香蕉是不能去拿的。
試驗人員又把猩猩乙放出來,再放進猩猩己,在動物本能的驅使下,猩猩己準備去拿香蕉,當手快要碰到梯子時,另外三只猩猩迅速地把它拎了回來,然后一頓暴打,猩猩丙和猩猩丁知道它們?yōu)槭裁匆徇@只猩猩,然而,猩猩戊卻不太明白它為什么要揍猩猩己,但是它覺得它必須得揍它,因為當初別的猩猩也這么揍過它,揍猩猩己肯定有它的道理。
現(xiàn)在猩猩己也老實了,試驗人員把猩猩丙和猩猩丁也相繼放出來,換進新的猩猩,不言自明的是,它們也被拳打腳踢地上了幾“課”。
等四位“元老”都被換走之后,結果這四只新的猩猩還是一樣,老老實實地待在籠子的另一端,眼巴巴而又惶恐不安地望著香蕉。
試驗結論:一個公司的政策的延續(xù)性和它的團隊精神密不可分?! ?br />
225、星期六上午,一個小男孩在他的玩具沙箱里玩耍。沙箱里有他的一些玩具小汽車、敞篷貨車、塑料水桶和一把亮閃閃的塑料鏟子。在松軟的沙堆上修筑公路和隧道時,他在沙箱的中部發(fā)現(xiàn)一塊巨大的巖石。
小家伙開始挖掘巖石周圍的沙子,企圖把它從泥沙中弄出去。他是個很小的小男孩,而巖石卻相當巨大。手腳并用,似乎沒有費太大的力氣,巖石便被他邊推帶滾地弄到了沙箱的邊緣。不過,這時他才發(fā)現(xiàn),他無法把巖石向上滾動、翻過沙箱邊墻。
小男孩下定決心,手推、肩擠、左搖右晃,一次又一次地向巖石發(fā)起沖擊,可是,每當他剛剛覺得取得了一些進展的時候,巖石便滑脫了,重新掉進沙箱。
小男孩只得哼哼直叫,拚出吃奶的力氣猛推猛擠。但是,他得到的唯一回報便是巖石再次滾落回來,砸傷了他的手指。
最后,他傷心地哭了起來。這整個過程,男孩的父親從起居室的窗戶里看得一清二楚。當淚珠滾過孩子的臉膀時,父親來到了跟前。
父親的話溫和而堅定:“兒子,你為什么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
垂頭喪氣的小男孩抽泣道:“但是我已經(jīng)用盡全力了,爸爸,我已經(jīng)盡力了!我用盡了我所有的力量!”
“不對,兒子,”父親親切地糾正道,“你并沒有用盡你所有的力量。你沒有請求我的幫助。”
父親彎下腰,抱起巖石,將巖石搬出了沙箱。
人互有短長,你解決不了的問題,對你的朋友或親人而言或許就是輕而易舉的,記住,他們也是你的資源和力量?! ?br />
226、朋友經(jīng)常出差,經(jīng)常買不到對號入坐的車票??墒菬o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說,他總能找到座位。
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jié)車廂一節(jié)車廂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卻很管用。每次,他都作做好了從第一節(jié)車廂走到最后一節(jié)車廂的準備,可是每次他都用不著走到最后就會發(fā)現(xiàn)空位 。他說,這是因為像他這樣鍥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經(jīng)常是在他落座的車廂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居然人滿為患。
他說,大多數(shù)乘客輕易就被一兩節(jié)車廂擁擠的表面現(xiàn)象迷惑了,不大細想在數(shù)十次??恐?,從火車十幾個車門上上下下的流動中蘊藏著不少提供座位的機遇;即使想到了,他們也沒有那一份尋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讓大多數(shù)人滿足,為了一兩個座位背負著行囊擠來擠去有些人也覺得不值。他們還擔心萬一找不到座位,回頭連個好好站著的地方也沒有了。與生活中一些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害怕失敗的人,永遠只能滯留在沒有成功的起點上一樣,這些不愿主動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車時最初的落腳之處一直站到下車。
朋友作為生意人,經(jīng)常被同行羨慕“運氣好”。因為一些看來希望渺茫的機會一旦被他撞上,總能達成最后的合同。當我聽過他“找座位”的故事后,我開始悟出,他的運氣其實是他不懈追求的回報。他的自信、執(zhí)著,他的富有遠見、勤于實踐讓他握有了一張人生之旅永遠的坐票。
227、 一位留美的計算機博士,畢業(yè)后在美國找工作,結果好多家公司都不錄用他,思前想后,他決定收起所有證明,以一種"最低身份"再去求職.
不久,他被一家公司錄用為程序輸入員,這對他說簡直是"高射炮打蚊子",但他仍干得一絲不茍.不久,老板發(fā)現(xiàn)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非一般的程序輸入員可比,這時他亮出學士證,老板給他換了個與大學畢業(yè)生對口的專業(yè).
過了一段時間,老板發(fā)現(xiàn)他時常能提出許多獨到的有價值的建議,遠比一般的大學生要高明.這時,他又亮出了碩士證,于是老板又提升了他.
再過一段時間,老板覺得他還是與別人不一樣,就對他"質詢",此時他才拿出博士證,老板對他的水平有了全面認識,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
以退為進,由低到高,這是自我表現(xiàn)的一種藝術.
228、一個暴風雨的日子,有一個窮人到富人家討飯。
"滾開!"仆人說,"不要來打攪我們。"
窮人說,"只要讓我進去,在你們的火爐上烤干衣服就行了。"
仆人以為這不需要花費什么,就讓他進去了。這個可憐人,這時請求廚娘給他一個小鍋,以便他"煮石頭湯喝"。
"石頭湯?"廚娘說:"我想看看你怎樣用石頭做成湯。"于是她就答應了。
窮人于是到路上揀了塊石頭洗凈后放在鍋里煮。
"可是,你總得放點鹽吧。"廚娘說,她得給他一些鹽,后來又給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湯里。
當然,你也許能猜到,這個可憐人后來把石頭撈出來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鍋肉湯.
如果這個窮人對仆人說:"行行好吧!請給我一鍋肉湯。"會有什么結果呢?
因此,伊索在故事結尾處總結道:"堅持下去,方法正確,你就能成功。
229、“有一種窮人算是窮到了家。他們寧愿位列一支窮人的隊伍之首做一輩子窮人,也不愿跑到一支富人的隊伍之尾去做一會兒富人。”10月間到中國講猶太商法的這個日本學者的觀點很有意思。這個學者名叫手島佑郎。講壇由中央編譯出版社搭建。
他講的題目是《窮,也要站在富人堆里?!》。先后在以色列和美國專研猶太商法已達30余年的手島佑郎不愧是個博士。他在簡要講述猶太史和猶太圣典《塔木德》、講述它們與《窮,也要站在富人堆里?!》的關系之前,先說起了兩個極短的故事。
———在每一個猶太人家里,當小孩稍稍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圣典,點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經(jīng)書上那滴蜂蜜。
———猶太人的孩子幾乎都要回答母親同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突然起火,你會帶什么東西逃跑?”如果孩子回答是錢或鉆石,那么母親會進一步問:“有一種無形、無色也無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么嗎?”要是孩子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說:“孩子,你應帶走的不是別的,而是這個寶貝,這個寶貝就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隨著你。”
手島佑郎一一例舉了猶太商法的32種智慧。這時,一個遲到的聽眾遞上一張紙條,問什么是猶太商法。
手島佑郎大聲說:我在解釋之前,先向你提三個問題吧。
第一個問題,如果有兩個猶太人掉進了一個大煙囪,其中一個身上滿是煙灰,而另一個卻很干凈,那么他們誰會去洗澡?
“當然是那個身上臟的人!”
“錯!那個被弄臟的人看到身上干凈的人,認為自己一定也是干凈的,而干凈的人看到臟人,認為自己可能和他一樣臟,所以是干凈的人要去洗澡。”
第二個問題,他們后來又掉進了那個大煙囪,情況和上次一樣,哪一個會去澡堂?
“這還用說嗎,是那個干凈的人!”
“又錯了!干凈的人上一次洗澡時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臟,而那個臟人則明白了干凈的人為什么要去洗澡,所以這次臟人去了。” 第三個問題,他們再一次掉進大煙囪,去洗澡的是哪一個?
“這?是那個臟人。不,是那個干凈的人!”
“你還是錯了!你見過兩個人一起掉進同一個煙囪,結果一個干凈、一個臟的事情嗎?”
黑壓壓的聽眾一時寂靜,只有手島佑郎的聲音在回響著:“這就是猶太商法,這就是《窮,也要站在富人堆里?!》的靈魂!窮是一種切膚沒齒的感受,富是一種矜持倨傲的狀態(tài)。窮人贊羨富人積累財富的結果,卻忽略了富人通達財路的智慧。
窮到富的轉變是大多數(shù)人憧憬的,但沒有致富的思想和手段,富有殷實只是聊以自慰的幻想。窮人不能只是慨嘆命運不濟。窮人只有站在富人堆里,汲取他們致富的思想,比肩他們成功的狀態(tài),才能真正實現(xiàn)致富的目標。”
手島佑郎一口氣說完,現(xiàn)場立即響起熱烈的掌聲。當手島佑郎宣布想進一步了解詳情的人可以申領他的《窮,也要站在富人堆里?!》講義的時候,掌聲再次響起來,以致手島佑郎的聲音被淹沒了。
230、從前有一棵樹,她好愛一個小男孩。每天男孩都會跑來,收集她的葉子,把葉子編成皇冠,伴起森林里的國王。男孩會爬上樹干,抓著樹枝蕩起秋千,吃吃蘋果。他們會一起玩抓迷藏,玩累了,男孩就在他的樹蔭下睡著。男孩好愛這棵樹…..好愛喔!樹好快樂!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男孩長大了,樹常常好孤單…..
有一天男孩來到樹下,樹說:來啊,孩子,來,爬上我的樹干,抓著我的樹枝蕩秋千,吃吃頻果,在我的樹蔭下玩耍,快快樂樂的。
我不是小孩子了,我不要爬樹和玩耍,男孩說,我要買東西來玩,我要錢。你可以給我一些錢嗎?
「真抱歉,」樹說,「我沒有錢。我只有樹葉和頻果。孩子,拿我的頻果到城里去賣。這樣,你就會有錢,你就會快樂了?!?br />
于是男孩爬到樹上,摘下她的頻果,把頻果通通帶走了。
樹好快樂。
男孩好久沒有再來……樹好傷心。
有一天男孩回來了,樹高興地發(fā)抖,她說:「來啊,孩子,爬上我的樹干,抓著我的樹枝蕩秋千,快快樂樂的?!?br />
「我太忙了,沒時間爬樹?!鼓泻⒄f
「我想要一間房子保暖,」他說。
「我想要妻子和小孩,所以我需要房子,你能給我一間房子嗎?」
「我沒有房子,」樹說「森林就是我的房子,不過你可以砍下我的樹枝去蓋房子,這樣你就會快樂了。」
于是男孩砍下了她的樹枝,把樹枝帶走去蓋房子。
樹好快樂….
可是男孩好久都沒有再來,所以當男孩再回來時,樹好快樂….快樂得幾乎說不出話來「來啊,孩子,」她輕輕地說「過來,來玩?。 ?br />
「我又老又傷心,玩不動了,」男孩說「我想要一條船,可以帶我離開這里,你可以給我一艘船嗎?」
「砍下我的樹干去造船吧!這樣你就可以遠航….你就會快樂」
樹說于是男孩砍下她的樹干造了條船,坐船走了。
樹好快樂…..但不是真的過了好久好久那男孩又再回來了。
「我很抱歉,孩子,」樹說,「我已經(jīng)沒有東西可以給你了…..」
「我的頻果沒了?!?br />
「我的牙齒也咬不動頻果了,」男孩說
「我的樹枝沒了,你不能在上面蕩秋千…..」樹說。
「我太老了,沒有辦法在樹枝上蕩秋千,」男孩說。
「我的樹干沒了,你不能爬…..」樹說
「我太累了,爬不動的。」男孩說
「我真希望我能給你什么….可是我什么也沒了。我只剩下一塊老樹干。我很抱歉……」
「我現(xiàn)在要的不多,」男孩說。「只要一個安靜可以休息的地方。我好累好累?!?br />
「好?。 箻湟贿呎f,一邊努力挺直身子,「正好啊,老樹根是最適合做下來休息的。來啊,孩子,坐下來,坐下來休息。」
男孩坐了下來,樹好快樂……….
那棵樹就好象我們的爸爸、媽媽,我們就好象那個小男孩。小時候,我們總是圍繞在爸爸、媽媽的周圍玩耍。漸漸地長大后會離開父母的身邊,而且不常回來,而且每次回來就是不快樂的時候;不然就是有什么需要的時候,而常常父母都會把他們身上最好的、最符合我們需要的東西交給我們。而這時,我們總是拿了東西轉身就走,留下渴望我們留在他們身旁的父母。凝視著漸小的背影,雖然如此,他們在心中卻是不斷地說著“希望他會快樂,祝福他一路上順利、平安”而當我們累而他們就伸出雙手懷抱著我們,讓我們安穩(wěn)地在他們的懷中休息,不受吵鬧。我們對他們“予取予求”,不但如此而且還都“美夢成真”但是他們卻都〝無怨無悔〞,而且還〝不求回報〞他們有這樣子的義務對我們嗎?沒有。那又為了什么使他們這樣做——只因為愛。我想只有愛的力量才那么大,而我們摸摸自己的心,我們是以什么樣的〝愛〞去回饋給他們呢????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動不動發(fā)脾氣?把在外受到的委曲都發(fā)泄在他們身上?當他們孤單的時候我們在哪里?當他們需要我們時候我們在哪里?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故事,也是一個很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編輯:Lu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