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門
“弘道門”是孔廟的第三道大門,建于明朝,清雍正年間重修,取《論語•衛(wèi)靈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一句欽定命名,意思是孔子發(fā)揚光大了古代的正統(tǒng)思想,“弘道門”三字為乾隆皇帝手書。
奎文閣
“奎文閣”是著名的古代木結構樓閣式建筑,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O18),原名“藏書樓”,金明昌二年(1191)重修時,改為今名。明弘治年問擴建為3層,清雍正年間改覆黃色琉璃瓦,乾隆重題匾額。如今閣內藏書已不存,現在展現的是一些碑刻以及孔子圣跡圖的部分內容。
十三御碑亭院
“十三御碑亭院”共有碑亭13座。這些碑亭是為了保存歷代皇帝的御碑而特建的,共有御碑55塊,分別刻于唐、宋、金、元、明、清以及民國時期。碑文多是皇帝對孔子追謚加封、拜廟親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廟宇的記載,由漢文、八思巴文(元代蒙古文)、滿文等文字刻寫,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大成門
“大成門”是孔廟的第七道大門。從這道門起,孔廟分為三路。中路主祭孔子及其夫人,歷代先賢先儒配享從祀;東路有崇圣祠,主祭孔子上五代祖先;西路有啟圣殿,主祭孔子父母。大成門由清雍正皇帝題匾。石柱對聯“先知先覺為萬古倫常立極;至誠至圣與兩間功化同流”也由雍正皇帝所題。舊時只有逢祭孔大典時才會將此門打開;只有帝王才能通行,平時所有人要從兩旁的金聲、玉振門出入。
頁次:3/5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